数字人顾问+跳舞机器狗,第三届槐荫惠民车展科技感“拉满”
数字人顾问+跳舞机器狗,第三届槐荫惠民车展科技感“拉满”
数字人顾问+跳舞机器狗,第三届槐荫惠民车展科技感“拉满”
济南市钢城区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,激发乡村振兴活力(huólì)
村村有一样 村村不(bù)一样
钢城区是济南最南端的区县,三面环山(huánshān),沟壑纵横,人均耕地少,还大多“挂”在(zài)山壁上。这样的资源条件,如何抓乡村振兴?
钢城区又(yòu)是汶水源头,有(yǒu)(yǒu)62座山体、100条大小河道、58座水库、56处泉水,林水资源好。2023年,钢城区提出“村村有产业”,因地制宜发展(fāzhǎn)集体经济,走出了一条保护好山好水、彰显山村特色、“村村有一样 村村不一样”的路子。
600年古村引来6方“合伙人(héhuǒrén)”
6月9日,记者来到钢城区颜庄街道澜头村(cūn),被这座明代古村的(de)创业气息感染:一个村,竟然来了6方“合伙人”。
清代老宅吴家大院里,一身中式布衣的(de)汶水书院院长刘强正在布展,用展品讲述吴家“一门三进士 父子五登科”的耕读家风和(hé)“官为民用”的政风。古雅精致的澜颜书局、江湖散人风格(fēnggé)的烤肉小院与主打“八顶八蒸菜(bāzhēngcài)”老席的澜盛居饭庄,由昌隆(yóuchānglóng)文旅运营。返乡创业青年贾子龙创办“鲸工坊非遗文创园”,开设铁艺、螺钿镶嵌等非遗工坊,推出陶艺、掐丝珐琅等研学(yánxué)课程。钢城融媒传播集团将在村里开展研学,组织沉浸式情景剧。村南,是山乡集团花雨澜山农文旅融合(rónghé)示范基地(jīdì),酒店经常满房接待团建;村东,是“老董种地”番茄新品种育繁推基地,帮(bāng)农民选择番茄新品种并助其销售。
“昌隆文旅(wénlǚ)统计,今年‘五一’假期,村里来了5.8万人,旅游收入56.5万元。”澜头村(lántóucūn)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(zhǔrèn)李全笃说,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建设、乡村振兴齐鲁(qílǔ)样板村建设让村庄大变样,古村的历史底蕴、好山好水显出来了。自2023年10月山乡(shānxiāng)集团花雨澜山项目开业以来,各方力量相继加入,古村火了。
村民(cūnmín)也参与(cānyù)进来(jìnlái)了(le)。在山乡大棚,正在给黄瓜落秧的村民吴秀芝说(shuō),去年和老伴儿伺候棚挣了万把元。在烤肉小院,北官庄村民田旺翠骑电瓶车10分钟来干保洁。53岁的村民马子芹会裁缝,装修宅子后开起了“唐装小院”。李全笃说,村里有80多人在各项目就业,33处院落被盘活。今年,村集体土地(jítǐtǔdì)和房产入了股(gǔ),新开发了柿叶茶,加上劳务公司收入,村集体收入有望由去年的45万元提高到110万元。
山乡(shānxiāng)集团花雨澜山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。
从澜头村向南,沿港里河进山,穿过杨柳依依的“全国文明村”柳桥峪村,记者来到依山傍水的孙家庄村。村里有(yǒu)民宿、红色研学基地、农家乐,山上(shānshàng)有彩虹滑道、3处帐篷露营地。村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毛贵利(máoguìlì)说:“我们在建豆趣研工坊、韭菜酱坊、人民大食堂、家庭式(jiātíngshì)自助民宿,还准备搞漂流。”
以澜头、柳桥峪、孙家庄为中心,颜庄街道9个村组成了“九龙观澜”片区。钢城(gāngchéng)区委常委、副区长张合峰介绍,“九龙观澜”是西线,钢城还策划了北部(běibù)“花开辛庄”28个村、东部“汶水(wènshuǐ)桃源”9个村、南部“龙韵田园”12个村等线路,抓点、串线、成面(chéngmiàn),整合资源,实现片区化发展(huàfāzhǎn)。
“土掉(tǔdiào)渣”成了“金招牌”
6座黄泥土灶台,磨米浆、烧(shāo)松针、摊煎饼,这是记者在(zài)钢城区辛庄街道刘响泉村老学校里看到的场景。一旁的货架(huòjià)上,除了煎饼、咸菜、杂粮等土特产,还摆着4只小号的手箍黄泥炉子。济南市纪委监委派驻(pàizhù)刘响泉村第一书记方立涛笑着解释:“有的游客看到土鏊子摊煎饼,动了乡愁(xiāngchóu),直接提出买炉子!”
刘响泉村(quáncūn)常住人口约百人,80%是老人。2021年3月,刘响泉村新班子上任,村党支部书记刘涛召开村民大会商量发展点啥产业。“村里没(méi)别的资源,就是(jiùshì)离山近,柴火好,要(yào)不搞土鏊子煎饼?”他提议。大家箍2只炉子试了20天,还挺好卖嘞!去年,刘响泉村集体收入达28.6万元。最近,村里想(xiǎng)在村南空地养上500只莱芜黑鸡(hēijī),让城里孩子去捡鸡蛋、摔泥巴、烤地瓜,体验土味童年;再打造5套(tào)“沉浸式”民宿,放上大瓮、旧桌凳,让市民“住老家”。
汶源街道尚家峪村的工坊,售卖泉水(quánshuǐ)豆腐、花饽饽、石磨(shímó)辣椒酱等特色产品。
汶源街道尚家峪村(shàngjiāyùcūn)是个籍籍无名的(de)小山村。今年(jīnnián)4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尚海伟介绍,去年,村里利用引水管“细改粗”的机会,把山泉水取水点从村内改设到村头的234省道旁。没想到这一改变,吸引了大量城里人,每天接泉水的人络绎不绝。村头迅速形成了一个土产小集,也带动了村里大棚蔬菜(shūcài)的采摘销售(xiāoshòu)。村里顺势(shùnshì)开起(kāiqǐ)了工坊,做泉水豆腐、花饽饽、煎饼、馒头、石磨辣椒酱等。去年,村集体收入21万元。
“好山好水老手艺,都是资源,关键在于(guānjiànzàiyú)如何挖掘。”张合峰说。
对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来说,高附加值化(huà)、品牌化成了自觉追求。
5月30日,记者来到钢城区辛庄街道乔店村新办的食品厂(shípǐnchǎng),这里正在打焦饼。2022年,乔店村成立合作社,将村里176户人家的土地集中起来,种了70多亩(duōmǔ)黑小麦,还有杂粮(záliáng)、玫瑰、中草药等(děng)。次年上了石磨;去年又办起(bànqǐ)了食品厂,生产月饼、焦饼。“现在(xiànzài),我们‘果不凡’牌土特产已经开发了17种,其中黑麦卖3.8元一斤,石磨黑麦面粉卖8元一斤。去年,我们联系青岛一家炒麦麸(màifū)(màifū)茶的企业,黑麦麸卖17块钱一斤,比面粉还贵。”乔店村党支部书记卓连栋说,“坚持精品化、差异化,去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20万元。”
乔店村的‘果不凡’牌土特产(tǔtèchǎn)已经开发了17种,其中黑麦卖(mài)3.8元一斤,石磨黑麦面粉卖8元一斤。
村集体有钱了(le),把村里大街小巷铺成(chéng)柏油路,逢年过节给老人发福利,幸福(xìngfú)食堂也扩了容。看到在家门口能挣钱(zhèngqián),已有十多名青年回乡创业。考虑村里有岳石文化遗址、千年古柏、各种花草,村里今年又发展了沿河鱼藕生态循环农业游览园(yuán),准备接待研学。卓连栋说:“在我们村玩一天都没问题!”
艾山街道(jiēdào)纸坊村(cūn)连片发展金银花,去年购进炒茶机,炒金银花红茶,比卖干花利润翻倍;组织村民繁育萝卜种子,每亩(měimǔ)地毛收入8000元。里辛街道棋山观村大棚种植火龙果、芭乐、莲雾等南方水果(shuǐguǒ),有颜值又有产值……
“通过推进‘村村有产业’,钢城区(gāngchéngqū)形成了(le)‘支部(zhībù)办社、支书创业’的浓厚氛围,壮大了集体经济,增强了乡村活力,密切了城乡互动,惠及了农民群众。下一步,我们将推动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向规模化、高质量发展,使其强村富民效应更加彰显。”钢城区委书记郅颂说。
(大众(dàzhòng)新闻记者 杨学莹 姜斌)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